院内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内新闻

《海安日报》新质生产力探访专栏报道我院

发布时间:2024-07-17点击量:55

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汇聚科创活力 赋能产业发展

记者 顾爱东 

1.png

2.png

柔性智能电热薄膜材料项目通过自主研发新型电热薄膜的规模化制备与改性技术,克服了传统电阻丝加热的诸多不足,引入独特面辐射优势,比传统电阻丝加热节能30%以上。

低密度、高安全建筑节能软瓷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产品具有弹性模量低、质轻、防水性好、保温节能等优点,产品推广应用对推动建筑墙材革新,提升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水平,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新型防腐保温复合功能涂层关键技术油气储运装备工程,解决了油气储运设备腐蚀和保温两大痛点问题,大幅提高了涂层的附着力、抗冲击防腐蚀等性能。

在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展厅里,院长唐少春介绍起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如数家珍。该研究院是南京大学与海安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拥有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有功能新材料研发、装备设计制造和材料检测三大子平台,科研设备总值近千万元,拥有技术研发团队8个,与40余家创新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成院企联合研发中心12个。

一直以来,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新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由于海外品牌的垄断封锁,我国在节能型高端功能薄膜材料领域的技术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为打破“卡脖子”技术封锁,研究院团队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和“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出一种智能温敏变色、零能耗降温、低表面能自清洁柔性薄膜材料。

该项目基于三维纳米多孔复合技术、改性涂层技术等原理研制出智能控温薄膜,产品在环境温度低于28°C时可见光透过率可高达92.5%,随着温度升高(>28°C),逐渐转变为半透明至完全不透明,薄膜具有辐射降温和隔热双功能,与普通玻璃相比,夏天白天降温幅度在10°C以上。透明和不透明模式随温度智能可逆切换,实现零能耗降温、表面自修复和自清洁。项目成果不仅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对提升我国零能耗低碳排放材料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如何推动优质科技成果从校园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俨然成为研究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答题。

在江苏辛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光伏玻璃,每条生产线上的数据实时跳动,大干快干的生产氛围浓厚。其中,太阳能光伏组件用封装玻璃项目生产线正是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与企业共同研发的。该生产线搭载了光伏余热回收/降温系统及热管理提质增效技术,“通过将温差发电片和隔热膜贴在光伏背板上,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降温和余热回收。相较于传统的风冷,液冷降温,能实现10到15度的降温效果,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能提升10%左右。”江苏辛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曹燕语告诉记者。

研究院通过定期举办“院政企”产学研对接会,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深度对接,激发“研发—应用—反馈—再研发”循环的内生动力。推进创新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形成从团队科技创新到企业孵化再到产业孵化的全链条式孵化机制。

“接下来,我院将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改革创新,提高自主创新及科技服务能力。联合地方企业共建实验研发中心,重点推进人才项目成果转化及落地,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让科技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硕果。”唐少春说。

咨询热线:13584717121
地址:江苏省海安县镇南路428号,高科技创业园  电话:13584717121  邮箱:njuhaian@nju.edu.cn
版权所有:海安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47116号-2 技术支持:飞宇科技 
网站地图(百度 / 谷歌